会议名称:科研会议
时间:2020.3
地点:各自家中(腾讯会议)
记录:华鸣
出席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主题:1.2020年“黄浦杯”教育征文评选活动通知
2.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的相关要求
主要内容:
一、2020年“黄浦杯”教育征文评选活动通知
教育系统各单位: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教育战略决策。近些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和追求,涌现出许多深化现代化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实践、新成果。为了交流、分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和经验,探讨有关的问题和路径,《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教科院(所)联合举办2020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教育现代化”征文活动,欢迎广大一线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踊跃参加。
一、主题内容
围绕“教育现代化”,以创新的视角就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根据研究内容和重点的不同,可采用理论思辨、文献研究、国际比较、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多种形式。
二、选材范围
1.教育观念现代化:包括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性质任务、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探讨辨析以及创新性理解。
2.教育内容现代化:包括对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编写、校本课程开发、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3.教学方法现代化: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4.教育环境现代化:包括学校空间建设、环境设计、教育信息化、教具仪器研制等。
5.教育治理现代化:包括区域、学校、班级或学科等不同领域的现代化探索,如区域教育均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现代学校制度、特色学校建设、家校共育、课程基地、学科高地、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等。
6.教育评价现代化:包括现代教育评价的各种理念和实践研究,可以从区域、学校、学科、教师、学生等不同视角出发,介绍实施某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7.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包括国际教育研究、国际学校办学、对外交流、国外教材引进、外籍教师队伍建设等。
三、具体事项
1.文体。文体不拘,可以写成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叙事性案例、经验总结等。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应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经验总结和叙事性案例至少应包含四点:作者对某一主题的教育现代化(如班级管理现代化)的理解,案例或经验发生、形成的具体过程,案例或经验所包含的教育现代化意蕴揭示,反思与行动展望和建议。
2.篇幅。一般以5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中公开发表。杜绝抄袭。
3.应征稿件(纸质文本一式2份)由各校征集后统一寄送到区科研室,稿件电子稿一并发送到杨教院科研室邮箱yjykys@163.com,纸质稿和电子邮件中都请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文本末尾注明作者电子邮箱和联系手机号等信息。
截稿日期为2020年5月22日。联系人:区科研室杨钧老师,联系电话:65035057-9116。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部分优秀作品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陆续发表,部分结集公开出版。《杨浦教育》杂志也将在本区应征稿件中择优编辑出版专辑。
杨浦区教育局科研室
2020年3月26日
二、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的相关要求
(一)参与对象
对项目化学习已有过探索实践的个人、学校(幼儿园、中小学)或其他机构、组织。
(二)案例素材
项目化学习的案例来源广泛,可以是学科中的核心知识、学校中的真实问题、现实中的重大事件(比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等)、虚拟问题情境等,都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学校中的探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长周期作业中也都蕴含着项目化学习的要素。
(三)案例类型
本次申报共分为两大类:
1.项目化学习案例(要求相对较高,对项目的设计、实施等各方面都很注重。)
鼓励各学科教师提交本学科或者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案例。案例中需要包含项目的简介、项目设计的基本要素、项目实施的过程以及项目最终的成果。每一项内容在申报平台上设计有相应的标签,具体内容可参看微信公众号“预见学习”2020年3月19日《启动 | 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文中 的“填报小助手”图示流程。
2.项目化学习故事(可以聚焦某一个点,以此出发叙述一个故事。)
各学科教师可以在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挑选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片段,以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下来,但必须包含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
(四)评选安排
1.案例申报采取网上在线的方式提交
(1)直接电脑登录www.shsricc.org.cn;
(2)点击微信公众号“预见学习”2020年3月19日文《启动 | 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网页。
2.案例申报截止时间
(1)抗疫专题案例提交截止时间为5月30日。同时参与抗疫专题评审(可以以项目案例或项目故事的形式参与)的老师需要在填报时勾选“同时参加抗疫专题的项目化学习评审”选项。
(3)其他案例提交截止时间均为6月30日。
3.案例评审安排
主办方将于7-9月组织专家评审,并在9月公布最终评审结果。
(五)、奖项设置
1.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主办方将颁发证书和奖励;
2.主办方将选择优秀案例,正式发表 ;
3.主办方将特邀优秀案例作者作为2020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项目化学习峰会的演讲嘉宾(将根据全球疫情发展的情况再确定峰会的具体时间与形式)。此外,峰会参会名额将优先向本次活动的投稿者开放,具体事项将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1.联系人:预见君 微信yujianxuexi2015
2.邮箱 yujianxuexi2015@163.com
3.如需盖章通知,也请联系预见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
全国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联盟
*通知发教师群,由组长再次传达相关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5月21日,我校共计7位教师参加“黄浦杯”征文活动。
编号 |
题 目 |
作 者 |
单 位 |
1 |
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萌芽——扎染民族文化元素之教育研究与实践 |
高红 |
中原路小学 |
2 |
云端相会,心“零”距离 ——浅谈特殊时期的“线上”家校沟通 |
杨周欢 |
中原路小学 |
3 |
重视知识迁移,提升语用能力 ——记一堂四年级牛津英语公开课 |
王晨 |
中原路小学 |
4 |
运用网络软件系统进行口语评估初探 ——沪教版牛津英语二年级网络测评 |
徐琳珏 |
中原路小学 |
5 |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 优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
徐晔 |
中原路小学 |
6 |
对韵中趣味识字 识字中经典传承 ——基于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对韵歌》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
程靓 |
中原路小学 |
7 |
作业“分层”飞扬 “点”自己喜欢的作业 —浅谈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
曹蕾赬 |
中原路小学 |
会议名称:科研会议
时间:2020.4
地点:各自家中(腾讯会议)
记录:华鸣
出席人员:朱萍副局长、吴芳科长、新优质集群群主校校长
主题:新优质 新发展 新征程
——2020年杨浦区新优质集群群主校会议纪实
主要内容:
4月9日上午,春风、朝阳洋溢在美丽的中原路小学的校园。疫情期间的校园,没有了学生和教师,但依旧暖意浓浓,因为我们迎来了杨浦区新优质集群群主校的校长们。
在学校的儿童扎染创意工坊,朱萍副局长、吴芳科长以及上理工附小、平三小学、中原路小学、鞍山实验中学、三门中学、惠民中学的六位集群校的校长汇聚一堂,回顾2019年新优质集群校的工作,交流2020年的工作设想。
首先,吴芳科长就区域的新优质集群学校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就此次汇报及展望,进一步推动新优质集群校的工作。
第一个发言的是中原新优质集群群主校的校长钱文静。钱校长围绕“互动分享 有效研修 彰显个性”就集群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汇报。汇报过程中,钱校长通过详实的集群活动照片以及微视频,汇报了集群校之间通过走校形式开展的优质课程的分享活动以及围绕“真实灵动”课堂教学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钱校长还对集群2020年的“新优质教育”工作重点提出了四个“聚焦”:以师资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师资队伍;以课程建设为切入口,形成新亮点;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赋予新内涵;以文化创意品为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惠民新优质集群校校长从“2019年惠民集群的聚焦点”——“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和“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入手,阐述了集群校之间开展的工作,其中“一月一报道,展现各校特色”活动把各校的亮点课程进行了推广和宣传。2020年的集群工作将继续围绕原先的主题展开,注重“从方案的制定延伸到综评实施、评价”、“加强课程建设,形成集群优质课程平台”和“提炼集群优秀成果”等。
平三新优质集群群主校的校长郑晓燕围绕《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汇报。平三集群提出“以校为本,依托集群,积极探索新优质学校的不同发展路径和成功的办学经验”为入手,从“以‘解决问题链’作为第一抓手、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各校集群式快速发展”的途径推动师资发展。2020年,集群计划从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教师展业成长的案例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研究”为突破口进行研究。
三门中学新优质集群校校长就集群校之间开展的活动进行了回顾:2019年,在前期两次集群刊物印发的基础上,正式出版集群校的刊物;集群校之间还进行学科之间的教学竞赛(理科)。2020年,集群校继续通过培训的方式,拟定第四本刊物的框架和文章;同时进行文科的教学竞赛;加强教师的作业设计以及单元卷命题的能力。
上理工优质集群校的群主校校长丁利民,从新优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对集群校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她们认为 “所有的改革首先是理念价值的转变”,不仅要“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能够做些什么”,只有顶层设计清晰、中层理解并执行,才能形成课堂文化的落地。下阶段,集群校之间将注重线上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梳理并提炼本学年课堂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性指标,研究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数据。
鞍山实验中学新优质集群校校长就《2019年协作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发展共同体》作为开场白进行了汇报。校长从“中考背景下,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与完善的研究”和“学校发展引擎项目设计与实施”及“其它工作”进行了回顾;随后,就《2020围绕“新优质学校”组团发展项目,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发展共同体》为主题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最后,朱萍副局长提出新优质集群校的工作要有前瞻性,要继续以集群形式带动个体学校的发展;今年,集群校还将继续开展校际(小学/初中)的展示活动,互学共进;此外,还将继续推进新优质集群的公众号的工作,加强新优质集群校的宣传力度。
相信,在教育局的悉心关怀下,在义教科的大力支持下,在集群群主校全力推进下,在各集群校的通力合作下,杨浦区的新优质集群校一定会成为杨浦教育的有一张靓丽的名片。
会议名称:科研会议
时间:2020.4.21 (12:30--14:00)
地点:各自家中(腾讯会议)
记录:华鸣
出席人员:新优质中原集群校长、联系人、特色课程教师、王树生等27人
主题:课程品质的提升、优质课程的分享
主要内容:
课程品质的提升、优质课程的分享
——集群工作推进会
疫情期间,如何让杨浦区“新优质学校”中原集群的活动依旧精彩,中原集群的校长们开展了头脑风暴活动——
2020年4月21日中午12:30,集群校的校长、集群联络人、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一起就“2020年新优质中原集群课程分享”工作进行了研讨。会议特邀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的王树生老师参与。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课程品质的提升、优质课程的分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各校的优质课程,主持会议的中原群主钱校长首先请王树生老师介绍了UMU平台。王老师简洁明了的讲解,使与会的老师对这一平台有了了解。王老师还就“学习项目”这一栏目的设置、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导。
随后,中原路小学的钱校长就中原路小学的《扎染四季行》《寻找身边的染材》《乐高》《橡皮章生活》这些视频课程进行了分享,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与会的老师就这四个视频各抒起见——
王老师看了微课后,发表了自己的感受:首先对老师的微视频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很不容易,视频画面清晰,语言比较规范。
为了便于教师制作微课能力的提高,王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注课程的设计(引入要凸显;关键词、关键步骤要明晰;学生的感想很重要;微课中的素材不重复;教师讲授时情绪要饱满); 技术的制作(配乐的问题,音量控制在20%、30%;页面无关的内容在录制前要关闭)。最后,王老师做了小结:教师要换位思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情绪很重要;讲解过程要简练;有些内容可以加练习;还要进行小结;最后加结束语加版权。
接着,会议进入“大家说”的版块——
同济小学的郑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三个收获:专家请得好!范例提供得好!平台提供得好!我们同济小学有不少的课程,但我们还没有制作成微课,我们将启动这项工作。建议:能否建立一个微课制作的团队,共学共研。
中原路小学的徐旭老师就微课中的音乐的问题,请教王老师及群里的老师,有没有找音乐的网站比较好?葛民莉老师说,音乐的选取要在大量的听的基础上进行摸索,可以从“纯音乐”中去选。
同济小学的孙燕菁校长觉得还将加强自己学校特色课程的微课制作。孙校长认为如果成立一个团队的话,会更有利于微课制作的质量。另外,孙校长认为脚本的设计还是重中之重,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如果集群合作拍摄的话是否会更好。
钱文静校长就我校的四个微课的制作过程做了解答。四位教师的微课制作尚处在尝试阶段。建议联络人在工作中就此项活动进行细化,相信研磨、修订后的微课效果会更加好。
内江路小学的老师就学校的淮剧和集邮的课程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后,她们也将从“淮剧”入手,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推广;还想一集一集地做下去。
钱校长觉得内江路小学的淮剧课程很有特色。我们将资源共享,携手攻关。
杨浦分校的老师认为,参加此次研讨很有启发。她们首先要梳理一下学校的特色课程,再制作微视频。希望有联合的教研组给制作微课的老师一些建议。
杨浦分校的胡校长认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课程制作项目组;此次活动让我校对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思考;是否可以有一个相关的微课联组教研。
内江路小学的顾校长表示将跟着中原路小学的脚步,有序推进微课的分享。
最后,钱校长就本次研讨做了小结。钱校长希望各校先梳理本校的特色课程,从成熟课程做起;四月份时梳理一下制作什么课程;五月份组建团队尝试制作;六月份试着微视频的分享。
我们还将聘请专家,继续指导我们的微课制作,让我们更进一步。
会议名称:科研会议
时间:2020.5.29
地点:各自家中(腾讯会议)
记录:华鸣
出席人员:新优质中原集群校长、联系人、特色课程教师、王树生等148人
主题:微课那点事
主要内容:
“微课那点事儿”
——新优质学校(中原集群)信息化培训纪实
尽管疫情带来了空间上的阻隔,但阻挡不了教师们“充电”的热情。
5月29日晚上7点,一场以“微课”为主题的新优质学校信息化培训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本次培训由中原集群五所学校和美罗一小共计148位教师参与,中原集群盟主校的钱文静校长亲自主持。会议邀请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主讲教师王树生老师为大家分享交流关于微课制作的经验。
王老师从“微课不微”、“微课辨析”、“微课工具”和“微课有味”四个方面向大家娓娓道来“微课那点事儿”。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一次次互动式的头脑风暴,使得大家很快明白了“微课”、“微课程”和“微视频”之间的区别。不管是已经有过微课制作经验的老师,还是刚接触微课的小白,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适合的微课制作工具,并分享了他制作微课的心得,并反复强调:任何一节微课,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近两个小时的培训临近尾声,大家收获满满。听课老师已经能够从内容、画面、声音和字幕等细节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众多案例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在对王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的同时,老师们也期望获得王老师的再指导。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由他制作、推送的“小树探知课堂”,供大家学习。
最后,钱校长对本次培训会做了总结:希望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把每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转化为高质量的微课,让更多的师生在多元化的平台上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