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课程计划
一、学校背景分析:
学校创办于1989年,占地9350平方米,拥有儿童扎染创意工坊市级创新试验室、魔音合成体验坊区创新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上海市花园单位,杨浦区十六所中心校之一。现有在岗教职工76人,在编教师72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5人,两者占教师比例68%。硕士毕业4人,本科毕业59人,占教师比例的88%。学校25个教学班,880名学生。学校领导班子勤奋务实、团结协作;教师敬业爱生,睿智合作;学生好问乐学,积极上进。
近几年,学校在德育、艺术、科技、体育、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在市区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曾获得市安全文明单位、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区文明单位、区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区校本研修先进集体、区科研、德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八年来连续获得区教育局办学优秀单位。
(一)经验优势
1.学校管理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注重常态管理与质量调研,以三级网络管理落实管理目标,成为杨浦区第三批新优质学校中原集群盟主。今年完成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结题,积极参与杨浦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督导评估各项工作。上半年完成市级精准委托管理的第一轮验收工作并申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经验丰富,目前学校已有区级名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学科骨干教师4名、区学科骨干新秀1名,区中心组成员9名、校教育教学能手10人。教师课程执行力不断增强,工作严谨踏实,具有依照国家课程标准、市课程计划实施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积极贯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面落实沪教委基〖2013〗59号文件精神,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3.课程建设。
学校凸显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思路。通过作业设计、课堂文化等项目的研究,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并初见成效,在区域质量调研中有佳绩。依托云课堂等信息化平台,推进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内涵建设。学校《儿童扎染》、《民族歌舞万花筒》和《水拓画》3个课程成为区教师培训课程,其中《民族歌舞万花筒》还成为上海市网络平台教师培训短课程。
学校积极探索校本特色地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多元化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点、线、面、体的课程框架。
一个“亮点”体现在《儿童扎染》从校本、区本走向市级平台,成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暨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
一条“风景线”体现,以扎染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品质不断提升,3门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并建有市区级创新实验室共3个,传统文化特色科目群展露光彩。202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学校形成了“两全(全学科、全员)、两平台(雏鹰争章平台、网络平台)、三发展(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模式。
一个“学校特色面”体现在课程建设中的整体推进,形成了“基础型课程中品读感悟传统文化、拓展型课程中活动体验传统文化、探究型课程中调查探究传统文化”的思路。
一个“多元发展体”体现在学校从特色办学逐渐走向文化立校、兴校的态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执行回顾
一学年来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加以落实,积极参与综合改革,凸显学校特色。
1.停课不停研,精准化委托不停歇
我校继续精准委托管理美罗一小,坚持以“携手共进”为托管理念,以“责任+服务”为托管宗旨,以“共治、共研、共育、共建、共享、共赢”为具体目标,从机制建设入手,着力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校园文化为重点突破口,促进美罗一小在原有基础上的良性发展。2020疫情期间,两校“停课不停研”,以特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切入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抓手,通过网络教研形式,继续发挥师徒带教的优势,推动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借助学校特色课程的交流和分享,提升美罗一小的内涵建设。
经过两校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美罗一小呈发展态势,教师成长迅速。学校科研工作蒸蒸日上,拥有区级立项课题1项,一般课题7项,学校的市级课题《少先队员角色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小先生制”在少先队活动课中的应用》已经结题。校本课程案例《竹林听语校本课程建设案例》在宝山区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
2. 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有亮点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课,集体备课,组长把关,统一教案课件、统一作业和活动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执教班级学生互动。学校组织不同层面的教师及时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在线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市级名师葛民莉老师分享网课媒体的制作心得;班主任黄晓静老师就疫情期间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进行经验传授;体育教研组长卞燕红老师从“教研带动教学”、“借助优势资源”、“利用共享平台”三个方面,介绍体育学科是如何适应新课堂形式进行在线教学;英语徐琳珏老师和数学顾琴老师分别分享了如何在这场教与学的变革中基于学生基础,调整教学方法,解决在线教学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为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利用空中课堂,教导处倡导学校教师利用讯飞语记和讯飞好随时记录电子课堂笔记。暑期间,学校积极建设语数学科市级空中课堂教案资源库,丰富教师教学资源,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3.结合校园文化,持续区域课题研究
3.1区课程领导力项目
学校立足课堂文化的转型,以课程文本为抓手,以案例研究为依据,以课题推进为着力点,围绕着“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办学理念,确立“追求教育本真 彰显个性风采”课程目标,从理念文化、行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努力构建“真实灵动”的课堂文化。学校以课程文本为抓手,全员参与改革;以课堂实践为阵地,汇集教学案例;以优质课程为蓝本,提炼有效做法。在教师层面上,学科总动员,落实“真实灵动”,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以明确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教学基本要求、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探索课堂多元评价等渠道探索课堂文化实施路径;以课堂评价为激励,开发评价工具。在学校“真实灵动”的课堂文化引领下,各学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基于学生的“本真”,探索在“真实”课堂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学校以《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和《儿童扎染综合活动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两个课题为突破口,分别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开展“真实灵动”文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形成三层级、五文本的课程文本编制,并以拓展型课程为例,编制的课程文本在杨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文本评估中荣获区二等奖。《立足艺术审美 丰厚人文底蕴——从课程走向课程群》荣获杨浦区课程领导力案例评选二等奖,上海市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数学学科《环境创设“巧” 课堂力求“活” ——沪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大家来做加减法》课堂教学实践荣获杨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课例评审三等奖。
3.2.创新实验室
继市、区级创新试验室成功申报后,“人工智能MOC”成功申报杨浦区创新试验室。
3.3集团化办学
作为集团成员校,我校区教育新秀等6人次参与柔性流动,还积极参与了集团“智慧年轮”的征集工作。葛民莉老师成功设计“星汉灿烂 梦启远扬——文化立校课程展示”活动,指导集团内音乐教师,用艺术的形式呈现课程建设的成果,让教师感悟课程建设的魅力。区名师葛民莉老师和区学科带头人陆伟莉老师在集团内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带教集团青年教师,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4.新优质集群发展项目
2020年中原集群围绕集群研究的重点领域,立足“新优质学校”的共同愿景,扬长避短,着力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深入研究,以文化立校为目标,形成学校特色,“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一学年来, 5所学校挖掘自身课程优势,制作微课,通过使用UMU平台开展集群特色课程分享活动,并通过文化产品宣传各校特色课程,扩大集群知名度。学校数字化平台也将集群课程加以呈现,加大集群影响力。
5.其他区级项目
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基地学校:作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校,学校以名师领衔,骨干带教,团队合作的带教模式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力争做新、做实、做好见习教师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区级巡访中,学校的见习教师培训工作被评价为“起点高、带教实、效果明”。
区域生命教育基地试点校:学校参与举办殷行街道“抗疫先锋”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并积极组织疫情期间线上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真谛,号召学生珍爱生命。
国际理解项目:每月和姊妹校美国罗斯福小学开展网络交流,分享学校特色,已完成4课时短课程内容。
(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师资队伍有待调整:师资队伍架构亟需梯队性建设。整体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有待加快培训力度,骨干教师需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高级教师需要在总结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相关成果。
2.教育教学有待提高:教师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读能力、如何进行有效实施的教学策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差异等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教学中“评价”的研究较少,“融评于教” 起步较晚。
3.课程建设有待开发:结合学校特色进一步开发探究型课程。
(四)本轮制订的总体思考
1.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杨浦区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行动方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0〕4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精神,立足校本实际,编制规范且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计划。
2.依据2020学年课程计划的变化,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有关《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培训,领会文本的精神,融入全学科育人思想,有效提高课程执行力。
3.学校立足课堂文化的转型,以课程文本为抓手,以案例研究为依据,以课题推进为着力点,围绕“追求教育本真 彰显个性风采”课程目标,从理念文化、行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努力构建“真实灵动”的课堂文化,扎实推进 “融评于教”在课堂活动中的落实。
4.继续结合区级国际理解等立项课题,深化研究,从特色课程走向传统文化课程群的建设。体育学科以一到三年级增加一节课为契机,在一学年试点基础上继续落实足球进课程机制,形成课程特色。
5.倡导教师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快乐30分”和“校内课后看护工作”工作。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办学理念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扶植,成就每一个孩子。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梦起航的地方。相信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有梦想,相信每一个孩子希望通过努力去实现梦想,更相信帮助孩子实现梦想是教师的幸福。在梦想教育的征程中实现“健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的共同愿景。
(二)办学目标
让每一个孩子在构建梦想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让每一个教师在点燃梦想的过程中享受幸福
(三)课程建设理念
彰显教育本真 彰显个性风采
教育的“本真”可以理解为“立本求真”。“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及《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求真”:语出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立本是求真的归宿,求真为了立本;同时,也只有注重立本,方可更好地求真。
小学阶段是起步阶段。“追求教育的本真”是远离教育功利、回归真实生活的教育;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更是启迪智慧,促进其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宗旨是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服务,开启学生幸福美好的童年,彰显其个性风采。
“追求教育本真 彰显个性风采”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文化。
(四)课程目标
1.课程建设目标
完善制度,继续探索课程管理的有效机制;着力以立项的市级信息化课题、区域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创智课堂、新优质集群创建等项目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2.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以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座右铭为师德建设的主旋律,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发挥市区校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的引领辐射作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大力弘扬的敬业、精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遵循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要求,有效提高教师的课程研究力、执行力。倡导每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梦想,创建有个性的教学风格,追求“和而不同”的教育境界,形成睿智、合作、进取的师资队伍,在点燃学生梦想的过程中享受幸福。
3.学生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倡导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追求完美的行动准则,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乐于合作、学会创造、体验乐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培养一批有自信、会思考、讲责任的小学生。
有自信:在三类课程的实践体验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树立自信,追求完美,构建梦想,体验快乐。
会思考: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中,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究、好问的好习惯,形成创新意识。
讲责任:在校园、家庭、社区学习与活动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主人翁意识,有责任心。
(五)课程建设年度目标(2020学年)
1.求实的管理
以参与二师附小教育集团为契机,加强学习,在管理、科研、队伍方面前进一大步。参与柔性流动,以市教委精准化委托管理终结为新起点,申报新一轮精准托管工作。
2.创新的研修
充分发挥集团名师工作室、校骨干工作坊引领辐射研究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完成区域课程领导力第一轮结题项目,继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新优质集群、生命教育等科研项目的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创智的课堂
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探索“真实灵动”课堂文化。
4.创优的课程
结合“四史”教育和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德育、少先队课程的开发,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品质,提高教师课程思想、课程意识、课程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三、课程设置
(一)学校课程总体框架
(二)2020学年本校课程计划及说明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说明 |
基 础 型 课 程 |
语 文 |
9 |
9 |
6 |
6 |
6 |
(1)一年级入学初,各学科设置2-4周学习准备期。详见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实施方案。 (2)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 (3)杨浦区进行《科学与技术》的试验,替代《自然与劳动技术》课程。 (4)体育学科一~三年级安排一节足球课。 |
数 学 |
3 |
4 |
4 |
5 |
5 |
外 语 |
2 |
2 |
4 |
5 |
5 |
科学与技术 |
2 |
2 |
2 |
3 |
3 |
道德与法治 |
2 |
2 |
2 |
3 |
3 |
唱游/音乐 |
2/ |
2/ |
/2 |
/2 |
/2 |
美 术 |
2 |
2 |
2 |
1 |
1 |
体育与健身 |
4 |
4 |
4 |
3 |
3 |
信息科技 |
|
|
2 |
|
|
周课时数 |
26 |
27 |
28 |
28 |
28 |
拓 展 型 课 程 |
限定拓展 |
1 |
|
|
|
|
一年级试点区数学拓展型课程《想想玩玩做做》 |
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学校每周安排1个半天(按4课时计)实施“快乐活动日”,每学年安排30次,课时总量为120课时。 |
1 |
1 |
1 |
1 |
1 |
内容分别是心灵体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教材、雏鹰争章。 |
体育活动 |
2 |
2 |
2 |
2 |
2 |
|
自主选择拓展 |
1 |
1 |
1 |
1 |
1 |
每周一下午 |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
1 |
1 |
1 |
1 |
1 |
由教导处、大队部和班主任负责实施。各班每学期开设一次家长短课程。 |
校会、班会隔周进行 |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
每学年1-2周 |
春秋季的社会实践活动2天,包括参观、两日营等,观看影视戏剧2次,社会服务包括上街宣传、慰问活动、公益劳动3~5次等。各中小队假日雏鹰活动等。 |
周课时数 |
6 |
5 |
5 |
5 |
5 |
|
探究型课程 |
1 |
1 |
1 |
1 |
1 |
单独设置,学生必修;课时也可集中使用。 |
午会 |
每天20分钟 |
每天12:27-12:47进行 |
广播操/眼保健操 |
每天约35分钟 |
每天安排一次早操、两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 |
周课时总量 |
33 |
33 |
34 |
34 |
34 |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
注:拓展型课程具体内容
1.限定拓展
(1)专题教育
|
安全与防范 |
法律与道德 |
民族与文化 |
环境与健康 |
综合与实践 |
育人目标 |
一年级 |
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行为规范 |
文明礼仪教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健康教育 |
节粮节水教育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国防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和民族意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以校本开发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
二年级 |
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防范教育/行为规范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健康教育 |
节粮节水教育 |
三年级 |
防灾自护教育/防溺水教育/行为规范 |
反邪教教育/廉洁教育 |
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 |
科普教育/水土保持教育 |
四年级 |
交通安全治安防范/国防民防教育/行为规范 |
网络道德教育 |
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 |
|
五年级 |
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教育/行为规范 |
法制教育 |
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 |
|
专题教育:专题教育的11个内容一般安排在午会或班团队进行。
附表9 “快乐30分”及“延后看护”实施方案
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小学
指导思想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教育机构,而当今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价值体系,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为了办好这项民生工程,就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家长。
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快乐30分”主题研修,充分利用每周四天15:30之后的时间,落实“快乐30分”和“延长看护”工作。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安排相关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快乐”的含义。同时运用校园网、微信、家校等联系平台,加强对社区、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发挥家委会的工作职能,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把学校的特色越办越好,把“快乐”的好事越做越好。
实施内容
一、“快乐30分”
时间:每周周一-周四15:30-16:00(疫情期间仅适用于三至五年级)
地点:全校各班教室
具体安排:
时间 |
内容 |
学习对象 |
备注 |
周一 |
执行2020课程计划内容 |
一至五年级 |
1.执教者:为本校相关教师。 2.由于仍有课程计划内容需要实施,所以课时时间为35分钟,在实施快乐30分时,后5分钟作为整理书包时间。 3.课程选自上海市专题教育网络课程。 |
周二 |
快乐阅读/ 安全保健 |
绘本阅读/读报活动《心理辅导》(小低) |
完成作业 |
一、二年级 |
执行2020课程计划内容 |
三、四、五年级 |
周三 |
走进艺术 |
《走进民族打击乐》 |
完成作业 |
一、二年级 |
《魅力扎染》《男孩女孩》(小低) |
三、四年级 |
《走进京剧艺术》 |
五年级 |
周四 |
传统文化 |
《中华节气(日)与饮食文化》 |
完成作业 |
一、二年级 |
《诚信伴我成长》 |
|
三、四年级 |
《二十四节气》 |
五年级 |
二、“延长看护”
时间:每周一-周四16:00-18:00
地点:部分教室、专用教室、操场等
对象:全校一-五年级部分特长学生、已申请延迟接送的学生。
具体安排:
疫情期间
年级 |
班级安排(9月为例) |
课程 |
执教 |
三年级 |
三(1) |
民族歌舞 |
管唯辰 |
三(2) |
儿童画 |
张盛年 |
三(3) |
田径 |
王磊 |
三(4) |
小小朗读者 |
金偲 |
三(5) |
球类游戏 |
卞燕红 |
四年级 |
四(1) |
儿童扎染 |
沈佳芸 |
四(2) |
巧手模型 |
奚湘丽 |
四(3) |
红读 |
王琴 |
四(4) |
花绳 |
何丹瑛 |
四(5) |
心理小游戏 |
周秋云 |
五年级 |
五(1) |
衍纸 |
曹蕾赪 |
五(2) |
彩灯坊 |
徐敏 |
五(3) |
课本剧 |
程靓 |
五(4) |
舞龙 |
危小青 |
五(5) |
创意绘画 |
陆伟莉 |
正常教学期间
周一周四16:00-17:00 |
内容 |
对象 |
执教者 |
场地 |
周一 |
电声乐队 |
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以及对该课程非常有兴趣的学生。 |
葛民莉 |
魔音合成体验坊 |
蓓蕾扎染 |
沈佳芸 |
扎染室 |
天文 |
奚湘丽 |
实验室 |
蓓蕾剪纸 |
何争铮 |
美术室 |
乐高颗粒搭建 |
徐敏 |
实验室 |
周二 |
方正棋(中级) |
柳瑾 |
普通教室 |
生物环保 |
徐敏 |
实验室 |
花样跳绳 |
危小青 |
操场 |
乐高机器人1 |
王磊、徐旭 |
乐高室 |
周三 |
足球 |
卞燕红 |
操场 |
乐高机器人2 |
王磊 |
乐高教室 |
蓓蕾舞蹈 |
葛民莉 |
舞蹈房 |
武术 |
危小青 |
操场 |
影视评论 |
徐蔡、吴秋实 |
普通教室 |
茶趣 |
赖韻华 |
茶艺室 |
欢庆锣鼓 |
陈琦 |
唱游室 |
电子社团 |
周燕铭 |
普通教室 |
课本剧 |
张莹 |
普通教室 |
周四 |
蓓蕾舞蹈 |
葛民莉 |
舞蹈房 |
小书迷俱乐部 |
王琴 |
图书馆 |
合唱 |
高芳、俞弘 |
合唱室 |
乐高小颗粒 |
徐敏 |
乐高室 |
火柴人 |
徐旭 |
电脑房 |
创意绘画 |
陆伟莉 |
美术室 |
天文 |
奚湘丽 |
实验室 |
金鼓银号 |
陆晓芸 |
大队部 |
周一~周四 16:00~18:00 |
完成作业、 自由阅读等 |
学校部分申请延长看护需求的学生。(由家长申请,班主任审核、学校同意。) |
教师志愿者 |
地点:一(1)班 |
中原路小学
20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