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教研组建设及教学探讨活动,提升教学品质,促进教师的成长 1. 继续重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努力做到“研前准备、研有重点、研后反思”,凸显“基于课标、绿色评价”的主题研究。 2.在专家的引领下,基础型学科教研组先行启动,开展基于标准的“双向细目表”的学习、领会与实践,提高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确保教育质量高位稳定。 3.以新一轮骨干教师工作坊建设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优秀团队。鼓励教育教学能手利用录播室潜心实践探索,注重反思调整,提炼自我特色,形成自我风格。 4. 组织教师参与十三五360培训。开展新教师的见习期培养工作,安排带教老师,落实项目指导。职初教师黄晓静老师的带教工作安排(数学学科:钦爱华;班主任:沈倩)。 5.校长室协同教导处做好日常随堂课调研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执行《中原路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6. 具体安排如下: (1)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组内公开课。 (2)以语文教师为主开展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第3周-第5周相关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初赛。第8周进行教学展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网上评课,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 (3)第7、14周校质量调研。 (4)第12周拓展教研组向全校进行教研活动展示。 (5)第17周教师命题考核。 二、参与上音实验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分享成员学校的资源优势,以科研推进发展 1. 领衔研究“课程建设与育人目标衔接”的课题研究项目,制定学校扎染课程彰显学校育人目标的展示方案,完成课题的中期汇报。 2.参与集团托管项目,带教鹿鸣学校,发挥学校优势。 3.开展集团内的联合教研,各校承担一个项目。本校承担综合学科的校际教研任务。 三、以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1. 继续完成《儿童扎染》教师培训课程的实践区级重点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市级立项课题。 2. 参与上音实验教育集团“课程建设、学科知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与育人目标”课题研究。分别落实在语文、数学、拓展型课程加强合作研究。 3.参与区域学科素养基础实践研究课题。 4.积极参与第十二届小班化教育研讨会。 四、利用网上拓展型课程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平台,使拓展型课程板块成为网站建设的一个亮点 1.从三个维度进一步建设儿童扎染精品课程。邀请专家会诊与精磨2015年区域共享课程《民族歌舞》、《彩灯坊》,提升课程质量。 2.利用网上拓展型课程平台,上传各类拓展课程方案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平台,使拓展型课程板块成为网站建设的一个亮点。 3. 扬艺术特色,申报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4.参与市级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资源,开展探究型学习的项目建设,积累新一轮博物馆课程案例,丰富博物馆课程建设资源。 5. 对新改建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布置服务师生,完善心理课程,积累优质的心理课。 6.开展“清明”传统民俗节日。本学期由品社组领衔,开展学科拓展及探究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第6周组长上传活动方案,第7周活动启动,第11周上传相关资料。在节庆教育基础上,形成扎染博览苑校本讲义,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7.用好探究资料包,以扎染项目开展探究型课程的项目建设。 五、继续以信息化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1.校园网站的全面改版,彰显学校特色。 2.长三角结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互访工作。 3.继续参与区级"创智云课堂"项目建设。确立实验班,加强常态化建设。 4.推进区域教师培训《儿童扎染》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信息化课题,完成网络课程纲要,拍摄部分内容。 六、其他 1.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学期第4周为艺术周,第8周为科技周,第12周为英语周。各学科活动之前,组长先制定好详尽的活动计划,然后利用电子屏、海报等做好活动的宣传、组织、评奖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给师生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动起来,让学生的潜能显出来。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市区各项比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依托集团提升学校“三团一队”建设的质量。组织学校各类艺术活动,深化艺术特色品牌的内涵建设,发挥传统文化(民族工艺)艺术教育特色基地学校的作用,积极参与市区学生艺术节各项艺术比赛。 3.探索校园科技普及与提高的新路,拓宽机器人社团建设的深度,以规范彩灯坊课程提升科技教育课程化建设。结合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科技节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等实践场所,积淀科学素养。 4. 保持第三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优势,重视写字教学的研究,以“中小学教育督导视野下语言文字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为抓手,以研促建,形成语言文字新品牌。 5. 继续加强扎染特色专栏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营造爱读书,乐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 6.深化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室,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统计工作,服务学生,力争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并超过区平均;根据《杨浦区教育局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施意见》认真执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利用校本教材体育游戏开展“小学体育兴趣化”实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根据场地特点开展有本校特色的课间活动,参与市区各项比赛。 7.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建设,创建整洁文明校园。依托“医生进校园”制度,为师生健康服务。深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达标校创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