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少科站暑期教师站本培训
7月2日-3日,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暑期站本培训。活动围绕“深化师德建设,提升育德能力”的主题,以案例分享、微格教学展示、辩论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通过学习让老师们更坚定了理想信念,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更好地将德育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中去。

站长讲话
本次站本培训在孙青站长的热情鼓励中拉开帷幕。她强调了三点:首先,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希望每位教职工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第二,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师承担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第三,构建具有少科站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孙站指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四大责任中,不同的责任主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其中学校和教师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为直接和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好教师决定了好学校,好学校成就了好教师。希望全体教师努力“在各项任务中体现价值,在众多项目中找到位置,在课程建设中成为旗帜 ,在三案并举中增长才智!未来已来,未来可期,期待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科教育德
教师“三案”及论文分享
“三案”及论文撰写一直是我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本次“深化师德建设,提升育德能力”的主题,我们邀请了我站五位教师从不同角度,与我们分享的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的经验。

活动还邀请了教育学博士、上海开放大学讲师、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平台专家、《上海教育》专栏主笔、上海新闻广播、上海家庭教育高峰讲坛、上海家长学校等平台直播嘉宾李爱铭老师来到现场。

陈宇新、杜蘅等五位老师以教案、方案、案例及论文为载体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在教学、培训、活动中实践育人价值。陈宇新老师生动地展示了他是如何在教学中将天文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相结合;杜蘅老师从麦秆画说起引入到自己是如何在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秦蓉老师以活动为例,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将生态文明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杨斯媛老师通过“双进入”活动,谈了自己对新形势下科创资优生培养中如何融入道德品质教育的思考;赵青怡老师分享了教研组在集体制作科技项目作品中是如何将建党建军建国的革命史融入其中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李爱铭老师在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的“三案”及论文后,从育德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她启发老师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项目,如:如何在讲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破除迷信、如何将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德育是否可以逆向思维、老师们制作的科技项目作品是否可以作为“四史”学习的思政教材等等。李老师用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面为老师们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视野。

“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在一次次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己。本次培训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各位老师都能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其中。